作為中國紡機行業龍頭企業的掌門人,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平范的身上有“橫機神童”、“畝產冠軍”等多個標簽。在剛剛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62億的財富名列榜單313位。
回顧慈星的成長經歷,從默默無聞到中國第一品牌,規模擴張300多倍,背后是什么?孫平范的答案是自主創新,是核心技術,是參與全球品牌競爭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志氣、智慧和力量。
“方向對了,路就不遠”
壯士斷腕選擇二次創業
1969年,孫平范出生在東海之濱的浙江慈溪,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聞名全國的輕紡基地。“外公生產手搖機,父親做針織品生意”,從小耳濡目染使孫平范對編織技術和針織機械產生了濃厚興趣。通過自學和師傅傳授,孫平范18歲時就已經能獨立生產手搖橫機(針織設備),被很多人稱為“橫機神童”。
在商業氛圍濃厚的浙江,他選擇了自己創業。1988年,孫平范只身來到浙江臺州的紡織品生產基地椒江,注冊了金星針織機械廠,通過相對簡單的組裝和加工,生產當時市場上最流行的手搖橫機。因為質量穩定,幾年下來,他的“金星牌”手搖橫機占領了當地80%的市場份額。到1995年,“金星”在臺州已然是成熟品牌。
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傳統手搖橫機行業遭遇成長的瓶頸,與此同時,國外研發的全電腦橫機開始進軍國內市場。“電腦橫機2個工人的生產能力,相當于傳統手搖機20人。而買一臺進口電腦橫機的價格,相當于買500臺的手搖機。”盡管如此,孫平范還是在國外先進電腦橫機攻城略地之初,嗅到了產業轉型的訊息,他決定主動放棄自己在手搖橫機行業相對穩定的發展。
2003年,孫平范回到老家慈溪,并開始“二次創業”,成立寧波裕人針織機械有限公司(慈星股份前生)。把多年的經營積累全部投入到全電腦橫機的設計、研發和生產中,甚至把銀行貸款也押進去。一切近乎從頭開始。“與手搖橫機相比,全電腦橫機就好比智能立體彩色服裝打印機,能快速打印你理想中的時裝。”這是將針織由手搖橫機向高度機電一體化轉變的革命性提升。“方向對了,路就不遠。”這是孫平范最信奉的一句話。在商海打拼過程中,孫平范的品牌意識也日益加強,他專程到北京注冊了今天聞名業界的慈星商標。
“為了學技術,開車一年跑了八萬公里”
打破壟斷自主研發電腦橫機
“當時,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技術長期被德國和日本幾家大公司壟斷,所有的設備都是進口的,國內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技術開發相當困難。”為此,孫平范交了很多“學費”。他頻繁往來于中國臺灣和日本,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組建技術團隊深入了解電腦橫機的構造,并進行研發。目的只有一個:“自己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
在孫平范看來,是否掌握核心技術,是否具備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是“中國智造”區別于“中國制造”的關鍵。“那時候為了學習技術,我開車一年跑了8萬公里,有朋友開玩笑說,出租車一年才跑10萬公里。”300多個日日夜夜,孫平范和專家、工人們一起泡在機器房里,“那時候為了一個關鍵零部件,我們幾個研究人員可以連著熬三天三夜,讓我睡也睡不著。”
在孫平范的領導下,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臺電腦橫機問世,打破了國外品牌壟斷市場的格局,使慈星品牌迅速崛起,并不斷創造民族品牌的多個第一—從2004年到2007年,國產第一批電腦針織橫機、第一批電腦針織無縫內衣機、第一批起底板技術橫機、第一批電腦高速絲襪機相繼破繭誕生。
2007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國際紡織機械展上,慈星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電腦橫機參展商。但機器剛運到會場,慈星的展位就被嚴嚴實實地封了起來。一打聽才知道,同樣生產和銷售電腦橫機的日本島精公司認為,慈星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研制出高精度高技術的電腦橫機,因此申請了慕尼黑法院的強制執行令,要打開慈星的機器讓他們檢查。“我們研究他們的專利,除了學習技術,也是為了避免侵權,所以我不怕他們的檢查。”孫平范在研發過程中特別注重專利問題。
日本島精公司的專家團隊拆開慈星的電腦橫機,檢查發現慈星自主研發的核心部件和島精的設計原理完全不同。“他們當場就承認我們沒有侵犯他們的專利,后來賠償了所有損失。”島精公司的舉動反而使慈星成了會展上最受人關注的品牌之一,一時間,“中國慈星”吸引了國外諸多媒體的報道。
“抓住弱點談合作,達成所愿”
跨國并購逐步布局國際市場
“做世界針織技術的引領者。”孫平范如此定義慈星的使命。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智能化針織機械產業是技術高度密集型產業,產品技術的開發速度一定要快。”孫平范想到了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最快的方式—并購。
為此,他頗費了些心思。每次到國外參加紡織機械專業展會,都會主動和國際同行探討交流,努力嘗試著尋找合作的機會。
2010年,慈星成功收購了全球著名針織機械企業—瑞士斯坦格集團,這幾乎相當于汽車行業中的“吉利收購沃爾沃”。“斯坦格電腦橫機的嵌花技術在全球是最先進的,研發能力也很強。但過去因為斯坦格機器價格比較昂貴,所以全球市場銷量不高。”孫平范抓準了斯坦格的這個弱點,不止一次與其談合作,而真正目的則是并購。
并購談判從2009年開始,過程非常艱苦,孫平范卻異常執著,2010年6月10日,慈星成功完成了對斯坦格集團及其旗下的意大利時尚設計中心,以及斯坦格上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收購。
收購完成后,孫平范保留了斯坦格在瑞士的研發團隊,并把技術逐步轉移到國內。同時利用斯坦格的全球營銷網絡,實施對外擴張、業內兼并,逐步完成國際戰略布局,使慈星進入了國際著名品牌陣營。
“通過并購之后的融合,慈星不敢說做大了,但是至少做強了。”2011年,慈星的銷售額超33億元,比2009年的銷售額增長了近4倍。2011年,慈星電腦橫機年產量和年銷量均居全球第一。
2012年3月29日,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登陸創業板成功上市,“希望借助資本市場這個東風,把行業做得更好更強,這是我本人最大的夢想。”孫平范說。
在9月24日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上,孫平范的個人財富達63億,比去年上漲3%。
“有多大的平臺就能做多大的事”
從開創品牌到掌握核心技術,再到整合國際資源,慈星正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發展。用孫平范的話概括就是:“有多大的平臺,就能做多大的事。”
早在2008年,孫平范就許下愿景:“力爭不新增一分用地,用自主創新實現產值翻一番。”而從2008年的幾億元躍升至2011年的33億元,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畝產冠軍”。
與風光數據相對的,是企業掌門人孫平范一直保持低調。他堅定地認為,中國企業要在全球化競爭中找到突圍之路,關鍵在于“中國制造”能否向“中國智造”升級。
孫平范坦言,企業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經常遇到其他行業投資的誘惑和機會。慶幸的是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時刻,忙于科技創新、自主研發以及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讓他獲得了專注于實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