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紡機行業積極開展創新與結構調整工作,努力提高紡織裝備制造水平,提升國產紡織機械的制造質量和可靠性,堅持自主創新,繼續提升新產品的開發能力、企業的創新能力。
“不創新就沒有出路。”這已成為中國制造企業的普遍共識。一份調查問卷顯示,在1048份有效問卷中,74.5%的受訪企業把研發經費投向了產品研發。紡機行業的主要企業近年來也加快了科技創新機制的建立,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對行業有技術代表性的骨干企業進行的調查,企業技術開發投入金額占企業當年銷售額比例近幾年在不斷提升。
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和不斷投入的“真金白銀”,讓紡機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數據顯示,紡織機械重點企業2017年全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57項,實用新型專利740項,外觀設計專利40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有大幅度提升,顯示了紡機企業蓬勃的創新活力。盤點近一年的紡機技術創新成果,也可從中看出未來創新的方向。
高端化:高產高速、自動化、差異化
在總結2017年紡機科技發展情況時,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李毅表示,紡機行業積極開展創新與結構調整工作,努力提高紡織裝備制造水平,提升國產紡織機械的制造質量和可靠性,堅持自主創新,繼續提升新產品的開發能力、企業的創新能力,紡織裝備向高端發展。
智能化:重點突破、循序漸進
隨著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在紡織領域繼續得到大力推進,紡織行業已從單機的智能化向系統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未來紡織行業將進一步深化智能制造的推廣應用,提高紡織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行業勞動生產率、生產柔性、產品質量的提升,推動行業向高端發展。
另外,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完成了所承擔的兩項政府研究報告的編寫任務,分別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紡織工業智能裝備問題研究》和工信部的《紡織智能制造實施目標與路徑研究》。兩份研究報告已經分別在2017年7月和5月完成,并通過了兩部委的評審驗收。報告為政府支持紡織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支持紡織裝備水平的提升,提供咨詢和建議,特別是提供了未來3年能夠完成的、方案翔實、有代表性的和技術先進的產業化項目。兩份研究報告提出了發展智能化紡織裝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論述了技術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在《紡織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補充提出了“重點突破、循序漸進”的發展原則。
標準化:服務行業發展
行業的技術進步需要以標準引領,用標準支撐。據李毅介紹,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紡織機械行業現行的國家標準有118項,行業標準有411項,標準總數為529項。
紡機標委會(SAC/TC215)對口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紡織機械與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72)及其6個分技術委員會的國際標準工作。ISO/TC72現有標準148項,其中有17項在國內分屬于棉花加工標委會和服裝洗滌機械標委會,紡織裝備領域國際標準為131項。目前已有108項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轉化率為85.7%。
2017年國家標準委頒布實施紡織機械與附件領域國家標準1項《紡織機械術語第15部分:集聚紡紗裝置》,該項標準為紡織機械行業第一項自主制定的基礎性國家標準。2017年工信部共頒布紡織機械與附件領域行業標準32項,2項為基礎通用標準,1項為方法標準,29項為產品標準;其中屬新制定的標準12項,屬修訂的標準20項。